当室外气温飙升,向37度发起冲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被冰杯所征服。
烈日炎炎的夏天,冰杯遇上任何饮品,仿佛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工作时,冰杯+咖啡补充元气;逛街时,冰杯+茶饮犒劳自己;休息时,冰杯+金酒庆祝一下。
随着饮品DIY在社交网站的流行,冰杯成了新时尚单品,很多消费者被种草。不少企业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甚至连饮料企业农夫山泉也垂直入坑,在线下推出了自己的冰杯单品。
冰杯怎么就成了一门好生意?
冰杯成为新流行
农夫山泉跨界制冰,并不是心血来潮。早在2023年,农夫山泉就开始为它的制冰计划筹备。
2023年5月,农夫山泉申请了标贴(冰杯)专利。同年7月,有2位IP地址在杭州的小红书用户开始分享农夫山泉冰杯,参考农夫山泉总部也在杭州,这或许是公司的小范围试水。
从结果来看,其中一位用户笔记反响很热烈,收获3380个点赞、611个收藏和390条评论,有人在评论留言交流DIY经验,也有人在咨询购买方式和价格。
7个月后,农夫山泉冰杯大面积进入市场。
今年2月,先是有冷链物流公司在社交媒体发布了农夫山泉冰杯首车发运的消息。紧接着,浙江、山西、安徽、河南、上海、广州等地的消费者开始在小红书分享饮品DIY笔记。
“早上去便利店买了一个农夫山泉冰杯,倒上山姆的梅子多多和我的自制手冲,只要几分钟,一杯梅子咖啡便做好了,喝一口消去了我一大早赶路上班的暑气。”上个星期五,来自广东的“每每在学习”在小红书这样记录。
据了解,此前我国冰块、冰球等食用冰产品主要来自制冰厂,他们主多面向B端,和茶饮店、咖啡店、连锁便利店、生鲜超市、酒水超市等合作,产品或贴牌或直销。
价格持续内卷,或许会引发消费者对品质的担心。
食用冰是以饮用水为原料,经灭菌、注模、冻结、脱模、包装等工艺制成的冷冻饮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冰的水必须经过专业的消毒和处理,冰块也要经过抽样检查才可以上市。
不合格的食用冰内部普遍有气泡、杂质等,既影响口感,也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司大进介绍,制冰行业门槛较低,有生产设备,两三个人也能把工厂做起来,成本低利润高,生产过程中一旦松懈,食品安全这条红线就可能被打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食用冰方面的国家标准,以农夫山泉冰杯为例,其采用的标准是冷冻饮品 食用冰(SB/T 10017-2008),该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共同提出,即行业标准,不具备强制性。
有意思报告查阅此前媒体报道,发现北京、长沙、南宁等地均曾出现过无证制冰的“黑冰厂”问题。
“和小成本企业竞争低价,公司很难赢他们,而这也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司大进提到。
对此,江瀚提醒,冰杯作为食品相关产品,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冰杯市场若想持续发展,行业从业者需要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